**多地支持政策陆续出台,上市公司积极布局虚拟电厂建设**
近年来,随着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和电力市场的逐步开放,虚拟电厂作为一种创新的能源管理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加速虚拟电厂的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虚拟电厂的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明确了虚拟电厂的主体经营地位,更为后续地方支持政策的陆续推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多地政府积极响应,纷纷出台专项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系统性推进虚拟电厂建设。山西、宁夏、上海、广东等地根据当地虚拟电厂的发展阶段和地方特色,制定了符合自身需求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不仅鼓励虚拟电厂运营商积极参与市场建设,还为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在政策的推动下,山东、山西、广东等地还发布了虚拟电厂参与市场交易的细则,明确了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现货市场、政策性需求响应等三种收益模式。这为虚拟电厂运营商提供了多元化的盈利渠道,有助于推动其商业模式的成熟和完善。例如,山东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虚拟电厂试验示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提到,全电量负荷类虚拟电厂可根据调节能力适当放宽中长期偏差收益回收比例,这一政策无疑为虚拟电厂运营商提供了更大的盈利空间。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也看到了虚拟电厂的巨大潜力,纷纷积极布局相关业务。兆新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已将虚拟电厂、储能业务列入电力业务的战略发展规划中。军信股份则持续关注垃圾焚烧与虚拟电厂的融合发展,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这些上市公司的积极参与,不仅为虚拟电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其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虚拟电厂是基于电力系统架构,运用现代信息通信、系统集成控制等技术,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型经营主体。它能够聚合分布式能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分散资源,通过智能控制和调度系统实现集中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相较于传统电力供应模式,虚拟电厂在成本效益、灵活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虚拟电厂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它不仅能够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增强电网稳定性,还能推动需求侧响应,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关键支撑。特别是在新能源占比提升、传统能源退出的背景下,虚拟电厂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加快虚拟电厂建设,对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虚拟电厂的高质量发展,政策层面还在不断完善和优化。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能源电力领域开发建设,有助于推动电力市场向更加市场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一政策导向不仅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为虚拟电厂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虚拟电厂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虚拟电厂总体仍处于发展初期,还未形成清晰的发展路径。在投资建设热潮背后,商业模式不成熟、技术标准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调节能力方面,尽管虚拟电厂能够聚合分布式电源、储能和可调节负荷等海量资源,但缺乏有效的调节能力评估认定技术标准,实际可调节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加强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提升虚拟电厂的调节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业内专家建议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虚拟电厂的资源聚合水平、调节能力和智慧调控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为虚拟电厂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虚拟电厂的国际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一些地区在虚拟电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上海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成立以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的管理方式,统筹推进虚拟电厂的资格审核、能力校核、接入管理、资源管理、运行管理、调控管理、交易支持和效果评估等全流程环节,有效提升了虚拟电厂的运营效率和调节能力。这些成功案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持续进步,虚拟电厂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据华泰证券预测,到2025年,我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元;到2030年,这一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能源转型和电力市场发展中,虚拟电厂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能源革命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班宇童,本文标题:《多地政策支持,上市公司抢滩布局虚拟电厂建设热潮》